你还记得两三年前的境况吗?你上次旅游的地方是哪里?随着入境检疫措施放缓,香港人逐渐拾回旅行的节奏,重新搜集地图上的风和日丽。笔者记得曾经在阿姆斯特丹前往荷兰北部的艾夫特琳主题公园,在火车上听着《旅行的意义》,酣然入梦。当时的我,摸不透旅行的意义,体会到旅行的过程不全然是快乐的,遇上的人与事也不一定全存着善意。只是相信无论如何,旅行的所见所闻所经历的,终归也属于自己,这些经历从此便是“我”的一部分。
事隔多年,世界的秩序变了,旅行的珍贵再次浮现。重新出发之前,或许我们可以重新思索旅行的意义:
旅行为我们的心理带来什么正面力量?
为何旅行仿佛对心灵有着股魔力?
在这里,我们会从心理学角度探讨旅行的意义。
旅行给予我什么?
在压迫的都市生活,权力仿佛是每天经历的课题。可能是上司和下属、家庭成员间、浪漫关系间,权力都在微妙地为各种关系带来变化。然而,外游一趟时,决策的权力回到自己手上,不论是计划行程、在旅行途中,我的计划由我定,自己是旅程的 “Big Boss”,在心理学是“赋权”的过程。心理学所指的赋权能够“充分反映一个人对事情的掌控感,积极参与自己的角色,富内在动机。”旅行的过程给予旅者种种做决定的能力,旅者自己订立行程和目标,成就了自我赋权。
值得一提的是,网络资讯流通的世代能够提升旅者自我赋权的能力。无论是Youtube的影片、Instagram或Facebook内的游记,甚至是Netflix内的纪录片(如《世界小吃:亚洲/ 拉丁美洲》 );这些用家原创内容(User Generated Content)提供了大量清晰和丰富的资讯,使旅者更能设计出符合自己心水的行程,避过可预料的伏位。不仅提高了旅者的自主性,亦提高他们在旅程中解决问题的能力,以及对自我能力的认同。
不经意发现的美好事物:“Serendipity”
阅读Eat, Pray, Love(一个人的旅行) 时,很喜欢一个意大利词汇 “Bel far niente”,意思是“无所事事之美”。不同旅者的游历风格不一,但有一个共同点是,旅行时总能不经意发掘美好的人和事,久而久之也诞生了 "serendipity"(不经意发现的美好事物)这个词语。
旅行中这种难以预料的可能性,甚至可以减少平日常出现的“享乐适应”(hedonic adaptation)。人类对于“愉快”或“痛苦”的情绪都会有种适应力;享乐适应形容快乐感无法维持太久,如果我们想要感受同样程度的快乐,通常要得到更多满足,有如永无停歇的循环,故也有“享乐跑步机”(hedonic treadmill)之称。
有韩国研究调查200多位旅客的生活满意度,发现他们的生活满意度在旅行前的15天提升,并在旅行后一个月内维持。除了是计划旅程时的预期喜悦(anticipatory joy),相信也是 “serendipity” 和 “savoring”(“品味”,即有意识地享受当下的正面情绪,增强生活里正向经验的能力)在发挥作用,使快乐感延长。
笔者曾经和Airbnb认识的旅人,结伴到哥本哈根的克里斯钦自由城(Christiania),一个宣称无政府主义、实行公社制度的区域,住着不少艺术家、音乐家、无家者、吸毒者和其他社会边缘分子。看着旅伴在档前和戴上面具的毒贩进行买卖、坐在地上吸大麻、看格陵兰人在寮屋阁楼睡觉,边走着边大开眼界,甚至进入心流(flow)的状态,浑然忘我地沉浸在旅行的心智状态。那个奇异的晚上多年来也牢牢记在脑海里。
(日间的克里斯钦自由城。图片来源:Contiki)
而事实上,研究指出,体验性的消费(experimental purchase)如旅游、去主题公园、上瑜珈班等,相比物质上的消费(material purchase)如买衣服和手袋,为人们带来更大的满足感。首先,体验性的消费更容易帮助建立个人身份和形象、增进社交关系;同时也相对较少机会将经历与别人比较。
旅行的意义:让我对这世界好奇
期刊Nature Neuroscience在疫情前,研究纽约市和迈亚密共132个人,为期三至四个月,以了解日常生活中的行程变化如何影响快乐感。除了计算他们的抑郁和焦虑指数,亦请他们安装全球定位系统和定时回答有关情绪状态的讯息。结果,研究人员发现参加者如同一天到访更多地方,并在这些地方待相若时间,他们更倾向拥有“快乐”、“兴奋”、“轻松”等正面情绪,能够被新奇的事物刺激。
有些参加者的磁力共振(MRI)扫描显示,新奇和多元化的日常经历能够激活纹状体,也是大脑中处理新奇事物和奖励的部分。该研究再而指出,每天看到更多风景转换、有更多环境带来的感官和认知刺激(environmental enrichment)、有更多元化经历的人倾向更快乐。
走访陌生的地方能带我们走出习惯性的生活规律,放下既有的生活模式和习惯、甚至是固有想法、学习以新的方式处事、在旅程中学习调节期望与现实之间的落差;在好奇心和开放的态度下重拾初心,提升幸福荷尔蒙。
说到这里,可能你会暗忖:“咁几时到我去旅行?”以旅游作为疗愈身心的自我关怀方法,的确令人期待。但假如我们能够将旅行中发掘新奇事物的精神,融入日常生活里,每一天也可以是一种历险。上述研究指出,即使是日常的微少行程转变,例如在家里运动、到家附近的街道散步、走一条新的的路线去杂货店,也可能产生类似的精神效益。
我们能够将这种探索世界的初心渗透日常,例如在每天或每周的时间表中,安排几件行程以外的事,走一条新路线上班、在周末发掘一间新餐厅午膳、看一本新书/ 一出戏,为自己安排新的体验。将好奇心放入日常,每天也是一段旅程。
引用Ralph Waldo Emerson的一句:“我们走遍世界寻找美,但我们必须要怀揣著美,否则就无处可寻。”(Though we travel the world over to find the beautiful, we must carry it with us or we find it not.)
让我们对这世界好奇,信自己的真理。
参考资料:
Mendes-Filho, Luiz & Mills, Annette & Tan, Felix & Milne, Simon. (2018). Empowering the traveler: an examination of the impact of user-generated content on travel planning. Journal of Travel & Tourism Marketing. 35. 425-436. 10.1080/10548408.2017.1358237.
Kwon, Jangwook & Lee, Hoon. (2020). Why travel prolongs happiness: Longitudinal analysis using a latent growth model. Tourism Management. 76. 103944. 10.1016/j.tourman.2019.06.019.
Heller, A. S., Shi, T. C., Ezie, C., Reneau, T. R., Baez, L. M., Gibbons, C. J., & Hartley, C. A. (2020). Association between real-world experiential diversity and positive affect relates to hippocampal-striatal functional connectivity. Nature neuroscience, 23(7), 800–804. https://doi.org/10.1038/s41593-020-0636-4
Gilovich, T., Kumar, A., & Jampol, L. (2015). A wonderful life: Experiential consumption and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. Journal of Consumer Psychology, 25(1), 152–165. https://doi.org/10.1016/j.jcps.2014.08.004
Edith Cowan University. (2022, June 23). 'Travel therapy': Could holidays help mental health and wellbeing?. ScienceDaily. Retrieved December 1, 2022 from www.sciencedaily.com/releases/2022/06/220623091229.htm
Travel And Exploration Spark Happiness, Study Suggests.
Tourism as a dementia treatment based on positive psychology. https://www.sciencedirect.com/science/article/abs/pii/S026151772200069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