Ruby Liu MY
一站式心理自療平台,紓解情緒,照顧心理健康。
巴黎奧運正進行得如火如荼,港隊重劍運動員江旻憓由落後1:7到逆轉劣勢,反勝13:12、花劍運動員張家朗再摘金牌、何詩蓓再奪自由泳銅牌;許多一直默默耕耘的本地運動員刻苦訓練多年、克服各種新傷舊患,踏足奧運這個世界舞台。社交媒體鋪天蓋地全是奧運資訊,一個個運動員的奮鬥故事呈現大眾眼前,奧運的狂熱在這盛夏綻放。
美國科學雜誌Popular Science,曾就奧運熱潮心理刊登一篇分析性文章“Why are people obsessed with the Olympics?”,文中提及三個帶來奧運熱潮的心理主因:
1. 精心策劃的市場推廣(curated marketing):由專屬設計的奧運場館和賽道、到旅遊推廣和美輪美奐的開幕禮,奧運多年來成為商業和媒體世界的一個特殊現象;運動員吸引粉絲、粉絲吸引媒體、媒體吸引贊助商,造就全球熱潮。
(2024巴黎奧運的開幕禮在雨中舉行。攝:路透社)
2. 民族自豪感的抒發(an outlet for national pride):張家朗賽後接受訪問時說「香港雖是很小的地方,但只要相信自己,就能做到很多事」,相信令不少港人心有慼慼焉。研究指出,人類天生有對自己群體產生歸屬感的傾向。早期的人類在幫派中有明確的身分認同,會更有利生存。因此,進化學家認為,今天的民族主義情懷或源於這種忠誠心理。
(張家朗和何詩蓓在巴黎奧運為香港代表團擔任開幕禮持旗手。攝:路透社)
3. 具感染力的個人故事(compelling personal stories):大腦容易被有代入感的個人故事所吸引,例如是運動員堅毅不屈地邁向目標的精神和奮鬥故事;看到運動員的心理力量和抗逆力,產生出情感共鳴(emotional resonance),正因為我們都知道埋頭苦幹,努力邁向目標的感受,令我們更容易投入運動員的成敗之中。
(香港體操代表石偉雄三戰男子跳馬,縱然在資格賽止步,他分享「遺憾我覺得沒有,雖然成績未如理想,但這是我20多年運動生涯中最享受一次、最沒有壓力一次。」
港協暨奧委會圖片)
英國心理學會(British Psychological Society)的運動心理學家Dr Josie Perry指出,「觀看運動賽事讓我們體會到社群的力量,並喚起我們內心對歸屬感的渴望。我們看著那些全力以赴、取得偉大成就,看起來神奇的人——我們也想擁有那種特質。我們也想感受到自己屬於那神奇世界的一部分。」
她鼓勵大眾在日常觀察中,也可培養成長心態,「仔細看看身邊的人,可帶給我們更大動力—— 可能是在平日Parkrun中比你稍快的人、或是在足球會裡落力提升身體狀態的人。這些平常,在我們身邊的人能給予『間接獲得的自信』(vicarious confidence);目擊他們的成功,讓我們相信自己也能做到。設立一個目標後,我們可將它分拆成不同更易控制的小目標,並持續地為它們努力。」
此外,我們觀賞奧運賽事時,也不妨留意運動員如何應對壓力。不少運動心理學家指,我們可以留意到覺察當下對於運動員非常重要,「專注於環境的景象和聲音,放下腦袋的重擔,保持動起來,享受當下所做的事情。」網球名將拿度有一個著名的小動作,就是在比賽中不時將飲品樽排整齊,被媒體指為“Rafael Nadal's bottle zen”。雖然有人指這單純是滿足贊助商,但也有人認為這能夠阻止運動員的思考沉浸於上一個擊球表現,有意識地把他們拉回當下。江旻憓也曾分享在全運會落後時,會有意識地停一停,如紥頭髮或叫停比賽,令自己及時重整心態。
(“Rafael Nadal's bottle zen”)
為奧運運動員提供心理支援,Leeds Beckett University的運動心理學家Dr Andrew Manley和Dr Luke Barnes分享,「有些運動員透過聽音樂專注當下,有些則透過正面自我對話(positive self-talk)不被焦慮感分散注意力——找出適合你自己的方法,殊途同歸地,目的都是將注意力放回真正對你重要的事情上。」
「此外,當運動員面對傷患或落敗,一些無法彌補或未能如願的事情時,我們會一起探索當中的一線生機,陪伴他們接納經驗,專注當下;從另一視野看待事情,明白甚麼事情對自己而言是最重要,再尋找實現方法。例如明知因傷患而無法獲勝時,可以如何實現其意義?是幫助隊友在自己熱愛的運動中獲得成功?或是繼續投入賽事,享受過程?這觀點不只限於運動員,對所有人也適用——當事情未如願,我們未必需要馬上進入解決問題模式,可以學習如實接受,專注思考真正為你生命帶來意義感的事。」
奧運只為時兩個多星期,卻濃縮了運動員們多年來的艱辛印記;不論輸贏,我們也能看到他們散發的意志力和光芒。除了欣賞精彩較量,我們也可以從中獲得點點鼓舞和覺悟,看到值得學習的信念。
在此為一班運動員打氣!
參考資料:
The British Psychological Society. (2024). Life lessons from the Olympics. Retrieved from https://www.bps.org.uk/psychologist/life-lessons-olympics
The British Psychological Society. (2021). The psychology of the Olympics - why do we get Olympic fever and how can we harness it for our own wellbeing? Retrieved from https://www.bps.org.uk/news/psychology-olympics-why-do-we-get-olympic-fever-and-how-can-we-harness-it-our-own-wellbeing
Jake Bittle. (2021). Why are people obsessed with the Olympics? Popular Science. Retrieved from https://www.popsci.com/science/olympics-fans-psychology/
Travis Tae Oh. (2021). Why Is It So Fun to Watch the Olympics? Psychology Today. Retrieved from https://www.psychologytoday.com/gb/blog/the-pursuit-fun/202108/why-is-it-so-fun-watch-the-olympics
Ruby Liu MY
「賽馬會心導遊+計劃」心理健康推廣主任
已加到「我的練習」讓你隨時新增或翻閱紀錄
了解更多
我們為你準備了更適合你現時狀況的內容,而之前的內容仍會保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