Ruby Liu MY
一站式心理自療平台,紓解情緒,照顧心理健康。
踏入秋季,一年之末將至,職場新鮮人的漫漫工作生涯卻才揭開序幕。疫情下畢業的大家,想必都曾經歷過一段長時間的線上學習,過程中或缺少了真實交流的親密感 —— 你和別人聯繫的能力有受到影響嗎?
心理健康項目 Sapien Labs’ Mental Health Million Project 的調查訪問了全球近五萬名18-24歲的年輕人,當中一半受訪者認為疫情後他們的社會自我形象(social self)下降,和別人聯繫及互動的能力減弱。另一外國調查發現,入門級員工的孤獨感相比其他職級如資深員工、管理人員和行政主管更高。
不少初出茅廬的職場新人,對工作抱有好奇和期盼;面對疫情下的疏離感,或遇上職場的種種規範,又可如何適應環境和身分轉變,排解當中的孤獨感,管理層又能給予什麼幫助?
可能你會認為孤獨感是個人的課題。但無可否認,孤獨感更會影響員工和團隊間的溝通、工作效率,以至公司的整體文化。
有研究指,不感到孤獨的員工當中,65%認為自己能夠將能力發揮得最好;而感到孤獨的員工,則只有48%認為自己能在工作發揮最佳狀態,可見孤獨感會影響我們對自己工作表現的觀感。另一個有關孤獨感如何影響員工表現的研究,涵蓋逾100位管理層對近700位員工的評分;當中的職業涉及工程師、貨車司機、會計師,及項目經理等。該研究顯示,孤獨感使人工作效率降低。而員工越孤獨,上司對他們的表現評級就越低,主要原因包括:
該研究認為,孤獨是情境性的,而非個人性格或缺乏社交技巧所致。即是當一個人認為自己的社會需要(social needs)在特定環境中沒有得到滿足時,就會產生孤獨感。
LinkedIn調查指,66%的Z世代(泛指1997年至2012年出生的人)希望公司為精神健康投入更多資源。縱然在後疫情時期,混合工作模式是大趨勢,管理層亦可考慮從政策入手,加強職場新人的聯繫感,塑造有利精神健康的文化:
管理層能引領員工共同創造理想的情緒文化(emotional cultures),例如以喜歡分享、互相支持的文化,取替經常表達憤怒、怪責的文化;塑造鼓勵表達,容納不同聲音、價值觀的環境,鼓勵新人表達想法,增加投入感:
容許多元意見和討論空間的文化,有利公司和員工共同成長,也能讓職場新人的滿腔熱忱不輕易被磨滅。若您想了解更多如何在職場上有效溝通,以至探討工作的意義,歡迎和我們的虛擬夥伴阿本在「點樣同人『心』度溝通」和「份工做到冇哂癮」的話題展開對話。
參考資料:
Newson JJ, Sukhoi O, Taylor J, Topalo O, and Thiagarajan TC, Mental State of the World 2021, Mental Health Million project, Sapien Labs, March 2021. https://sapienlabs.org/wp-content/uploads/2022/05/Rapid-Report-The-Deteriorating-Social-Self-in-Younger-Generations.pdf
Ozcelik, H., & Barsade, S. G. (2018). No employee an island: Workplace loneliness and job performance.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, 61(6), 2343–2366. https://doi.org/10.5465/amj.2015.1066
Forming Stronger Bonds with People at Work. https://hbsp.harvard.edu/product/H03XEW-PDF-ENG
Gen Z Employees Are Feeling Disconnected. Here’s How Employers Can Help. https://hbr.org/2022/06/gen-z-employees-are-feeling-disconnected-heres-how-employers-can-help
Cigna 2020 Loneliness Report. https://www.cigna.com/static/www-cigna-com/docs/about-us/newsroom/studies-and-reports/combatting-loneliness/cigna-2020-loneliness-report.pdf
Ruby Liu MY
「賽馬會心導遊+計劃」心理健康推廣主任